合理下调翡翠原石进出口综合税率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2-03-14
浏览:2847 次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矿业报讯(记者张立) “政府在积极开拓国内外翡翠市场的同时,通过适当降低原石进口环节的综合税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广大翡翠玉石经营企业如实申报、守法经营、阳光运作,既保证国家对缅甸玉石进口综合关税的足额征收,又促使我国翡翠玉石产业更加具有与其它国家竞争国际市场的优势,实现健康、优质、持续的发展。”全国工商联在近日提交的一份名为《关于合理下调翡翠原石进出口环节综合税率的提案》中如是表述。
该提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作为生活饰品的翡翠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促使翡翠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翡翠加工和销售市场,翡翠销售市场更是遍及全国各地,翡翠饰品在全国珠宝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但是,随着行业规模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一是进口翡翠价格过高;二是翡翠原料进口环节的高额税赋使企业不堪重负;三是翡翠商品的属性已趋平常化与普通化,国内市场需求较大;四是与钻石等商品的税赋相比,翡翠进口关税偏重的情况更为凸显。
提案介绍,我国的翡翠原料全部依靠进口,由于翡翠是天然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加之主要进口国缅甸近年来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导致原石资源日渐枯竭,尤其是优质高档原料更是稀缺,供需矛盾突出。仅从历年来缅甸翡翠国家珠宝玉石交易会的情况来看,参加拍卖投标的人数逐年增多,竞争也日趋激烈,翡翠价格更是一路飙升,成为罕有的在特定时间和区域内产品原料价格高于成品价格的特殊产业。与泰国、印度及菲律宾等国在进口翡翠原料时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相比,我国翡翠原料进口税赋33.9%(包括3%的关税、17%的增值税、10%的消费税和3.9%的所得税)显然过高,这大大削弱了我国翡翠玉器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是在原料竞争中居于劣势,其次是加工生产的产品因价内税较高使其在国际商品竞争中毫无优势,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翡翠原料流入邻国。而国内原料的短缺又势必造成产品价格上涨及新旧产品链的断档,甚至有些企业和从业人员通过非法渠道私运原石,后果难堪。据了解,目前在国内,除去极少数的高档翡翠首饰外,大多数的翡翠首饰和雕刻作品早以悄然褪去“奢侈品”的外衣,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装饰品,其税收制度设计理应与其它消费品一致。因此,建议相关部门除了征收3%的关税之外,其余30.9%的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改在零售环节严格监管征收更为合理。
在我国珠宝行业,钻石与翡翠齐名,国家为了保护钻石产业发展,自2000年以来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包括:2000年10月17日,成立了作为国家级钻石进口交易惠税区的上海钻石交易所;钻石毛坯和钻石成品免收进口关税;钻石毛坯免收进口环节增值税;钻石成品进口环节增值税实际税赋超过4%的部分由海关即征即退;消费税减至5%,由零售环节征收;钻石出口零关税。
“目前,我国翡翠行业发展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料紧缺和关税过高已成为翡翠行业发展的瓶颈。而从事翡翠加工经营的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在国外市场竞争能力差,大多数商家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对此,全国工商联建议:将我国翡翠原石进口综合税率调整为3%,翡翠毛料成品免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翡翠成品进口环节增值税实际税赋超过3%的部分由海关即征即退;消费税减至3%,改由零售环节征收;翡翠出口零关税。此外,在适当的地区设立“翡翠交易所”,比照钻石税收优惠政策,对翡翠行业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作者: 编辑:中国矿业报)